高经济价值的地下胖鼠:竹鼠——法律保护之鼠(十六)

2015-05-06 陈安国      】

  竹鼠是南方种类,营地下穴居生活,因主要吃竹而得名。体型粗壮肥胖,圆筒状。因具毛皮用、肉用和药用等多方面经济价值,又因能损害竹林,上世纪曾提倡捕捉利用。结果由于过度猎杀致其数量剧减,有些地方已难见到。为保护这个珍贵的野生资源,2000年已将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国“三有”动物名录》),有些省区更列为重点保护。另方面,受市场需求推动,上世纪80年代末已有人开始驯养繁殖竹鼠,人工养殖技术渐臻成熟,本世纪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的养殖产业,值得关注。笔者现以3个篇幅作个介绍。

  竹鼠的生物学特征

  竹鼠类在以往多独立为竹鼠科Rhizomyidae Winge,1887,我国国家及各地方的保护动物名录亦然。黄文几等《中国啮齿类》(1995)将其列为鼠科Muridae之“竹鼠亚科Rhizomyinae”。Wilson and Reeder《世界哺乳动物物种》(1997-2005)新分类系统,则将竹鼠科和原仓鼠科Cricetidae的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一起归入鼹形鼠科Spalacidae ,分别成为该科的竹鼠亚科Rhizomyinae和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国内汪松等《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潘清华和王应祥等《中国哺乳动物彩色图鉴》(2007)等,皆已从之。

  这里先说明一下:“鼹”乃是鼩形目(Soricomorpha也称鼩鼱目,早前与猬形目Erinaceomorpha合称食虫目Insectivora)鼹科Talpidae动物,高度适应地下穴居生活,体型特化,体躯如圆筒,眼细小,耳不明显,颈部甚短;四肢和尾皆短,前肢尤发达,五趾都具强有力的爪;全身毛细密,似天鹅绒,无毛向,适于在洞道中进退。竹鼠与鼢鼠也营地下生活,体型约略与鼹类似(见图1),所以可称为“鼹形鼠”类。但鼹虽也称“鼹鼠”,却并非啮齿目鼠类,而是比啮齿目原始得多的类群。两者由头骨与齿式即可鉴别(见图2,齿式中,横线上下方数字,依次表示一侧上、下颌的门齿I、犬齿C、前臼齿P、臼齿M的颗数,括号内“总”为全颌的总齿数):鼩形目鼹科既具犬齿,且上下颌门齿各3对,全颌总齿数达40~42颗;啮齿目无犬齿而具齿虚位,上下颌门齿各仅1对且无齿根、能终生生长,全颌总齿数也较少,竹鼠和鼢鼠都仅16颗(即使颊齿多的松鼠全颌齿总数也仅22颗)。

  竹鼠体型与鼹大同小异,体躯粗壮,呈圆筒形;眼小,耳圆短且隐于毛下;但头颅钝圆,吻较大(鼹的头尖削,吻尖长);尾短,不及2倍后足长,无毛或短而稀疏;四肢皆短,趾强爪尖,但前足较细小,爪短而略扁,却也强壮适于挖掘。全身毛柔软细密,无毛向。

  头骨粗壮坚实呈三角形,颧弓宽而外扩,矢状嵴和人字嵴发达,后者形成斜向后方的宽大枕骨板,供强有力的颈肌附着。眶前孔卵圆形,长轴为左右横向,孔下方局部或全部封闭,是该亚科的显著特征。听泡极扁平。上门齿特别粗壮,适于挖掘和啃咬植物根部和地下茎;臼齿咀嚼面珐瑯质皱褶多,成体的臼齿面磨损后成为块状孤立的齿环。

  竹鼠生活在亚洲南部和非洲东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林地中,喜栖息于竹林、松林及山地阳坡灌丛、草丛下,故又称竹、芒狸、竹狸、竹根鼠、芭茅鼠、猪鼠等。营地下生活,在泥土中筑洞穴居。洞道一般较浅,多与地面平行,在20~40厘米上下。大竹鼠洞道较复杂,单条长可达9米,最深可达1米,但也有距地面极浅的部分。会有若干个洞口,口外常有掘洞道推出来的大土堆;有堵洞习性,鼠在洞内时,洞口就用土堵塞。多夜晚活动,白天隐居洞内。主要吃竹根、竹笋及地下茎,也吃其它草、种子、块根与块茎等。鼠数过多时,大量啃食竹根能引起竹林成片死亡,竹子死后它们就移迁他处。在我国南方能终年繁殖,但主要在春秋两季。

  对于竹鼠的物种数,目前国际公认说法是全世界计有3属6种:非洲竹鼠属Tachyoryctes(又称速掘鼠属)2种,为东非的特有种;竹鼠属Rhizomys 3种,小竹鼠属Cannomys 1种,为亚洲特有,此2属4种在我国南部有分布,全已列入《国“三有”动物名录》(见表竹-1)。但姜凤梧等《中国药用动物志》(1983)及王应祥(2003)将中华竹鼠云南亚种列作独立物种——暗褐竹鼠R.wardi Thomas,1921;潘清华与王应祥等(2007)则将此暗褐竹鼠的拉丁学名订正为Rhizomys vestitus Milne-Edwards,1871,称其分布于云南至安徽,是中国特有种,此说若经进一步研究确认,则竹鼠属乃是4种,我国竹鼠总种数就是5个。  

  竹鼠的经济价值

  竹鼠集毛皮、肉、药、观赏等多方面用途于一身,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是:

  1,毛皮用

  中华竹鼠和银星竹鼠在我国主要毛皮兽榜上有名。其皮张毛长绒厚,板质良好且厚薄适中,易于鞣制,毛基又为灰色,易于染色,所以很受国际毛皮市场青睐。中华竹鼠成体长约30~40厘米,皮毛细软、毛绒丰足、色泽光润、板质良好,是制裘衣、皮领、帽子的上等原料,尤其板皮是制上等皮革、鞋的好原料。银星竹鼠体形、大小皆似中华竹鼠,毛较粗糙,体背有白尖针毛外露似银星,并带闪光,其毛皮用途同中华竹鼠。

  同时,竹鼠须可制作高档毛笔。此种毛笔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在日本市场上历来畅销。

  大竹鼠个体大,体长可达45厘米,但毛粗短稀疏,不适合用作裘料,以往主要是肉用和制“竹鼠油”等药用,惟其皮制革可做皮帽。今因该鼠在我国数量稀少,不能再捕杀。

  2,肉用

  竹鼠食性洁净,体大肉多,肉质细腻精瘦,鲜美可口,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本草纲目》称:“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今有检测报告记载,竹鼠肉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0.54%、粗灰分17.36%、粗纤维0.84%、胆固醇0.05%,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甾类,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一般家禽家畜之肉更丰。依现代医学讲,竹鼠肉具有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对维护青春、抗衰老有良好效果,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又有说,竹鼠肉富含胶原蛋白,从竹鼠肉中摄取胶原蛋白,能改善肌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降低细胞可塑性的衰退,增强肌肤弹性,防止皮肤干燥、萎缩、起皱等。

  3,药用

  中医学认为,竹鼠的血、胆、肝、心、脑、睾丸、肾、牙和骨均可入药。血清泡酒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和糖尿病有特殊功效;胆可明目,提神健脑,可治眼疾和耳聋症;肾可治疥疮、脚气病;肝、心、脑可治心慌、惊悸、失眠等症;睾丸炒干后加冰片少许,冲开水吞服可治高烧不退、呕吐和风症;竹鼠牙磨水治蚊虫叮咬、消肿止痛;以竹鼠骨为主药浸酒,可治风湿、类风湿病和关节痛。

  竹鼠皮下及体腔内脂肪丰富,占整个体重的15%~18%,可炼制“竹鼠油”。Rhizomys属竹鼠均能供采制,四季皆可,以秋末、冬初为宜。捕杀后,取脂肪用慢火炼油。竹鼠油有解毒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外用主治烧伤、烫伤和无名肿毒等症,并能防蚊虫叮咬及作高级化妆品原料。

  除上述传统用途之外,现代研究还表明,竹鼠的诸多脏器可提炼成多种生化药物制剂。例如,脂肪提取的甘麻酸,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降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免疫力和保护皮肤等多种功能;胸腺提取的胸腺肽,具有治疗肿瘤和原发性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的作用;脑髓提取的脑磷脂,具有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等作用,并是功能性保健食品和皮肤化妆品的重要添加剂;肝脏提取的促肝细胞生长素具治疗重症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从软骨组织提取的软骨抗癌活性因子具有抑制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抗癌率达60~70% 。

  我国民间历来用竹鼠毛作药材,治疗小儿疳积病、痘麻病。今知竹鼠毛的主要成分是硬质蛋白,经过水解后,可制成水解蛋白、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重要药品。竹鼠的尾中的线状白筋,可用于外科手术缝合线。

  4,观赏

  竹鼠体态雍容,被毛柔密亮丽,且较易饲养,现在也有人将小竹鼠等养作宠物观赏。

  以上关于竹鼠的实用和经济价值,系泛引各方面资料综述,仅供参考。现在,国内竹鼠野生数量已显著下降,皆已列入《国“三有”动物名录》保护,对该资源利用必须依法依规,要申领许可证,决不可擅捕滥杀!对竹鼠各项价值的利用,都应该走人工养殖之路。

  关于我国分布的2属4(或5)种竹鼠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以及人工养殖事项,请见下2篇。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