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昨天、今天、明天

2018-03-02 王美慧      】

  我在这里欢笑

  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

  也在这儿死去……

  听着汪峰的这首《北京》,不禁四顾环视自己身处的这座城市,就像打听一位故友那样,想知道它的昨天、今天、明天。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历史变迁,城市几乎成为一个国家的缩影。而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及方向是怎样的呢?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吧!

  恢复和起步时期(1949~1957年)

  可细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49~1952年的三年恢复时期。该时期城市经济迅速恢复,安排了大量失业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较多。二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也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成为了城镇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50年代的中国城市

  超高速城市化阶段(1958~1960年)

  这一时期强调赶英超美,提出了以钢为纲、全民大办工业的总路线,致使出现了爆发性的工业化过程和超高速城市化过程,三年间新设城市33座。

  1960年全民大办工业

  停滞时期(1961~1976年)

  这一时期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61~1965年的经济调整时期。由于盲目大跃进至1961年时中国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大滑坡,中央政府不得不大力调整工业结构,通过提高设市设镇标准而大量精简城市人口。其结果,城市数由1961年的208座下降到1965年171座,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也由24.7%下降到18.0%,出现了城市化的大回落。二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出现强烈的政治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出现了第二次城市化的大回落。

  70年代的天安门

  城市化的增长阶段(1977~1983年)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城镇的发展,并适时适度的在1979年前后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允许知青回城、允许下放干部返城等,从而使城镇机械人口、特别是大城市的机械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80年代的中国城市

  城镇化高速增长阶段(1984~2000年)

  细分为两个阶段: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1995年底与1990年相比,建制市已从467个增加到640个,建制镇则从12000个增加到16000多个。

  城镇化高速发展

  领略过中国城市发展史,是否更加感念现今生活的安定祥和呢?不仅如此,我们更要洞悉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018年今天

  中国城市发展新动向之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改革开放使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就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典型代表[1]

  中国大都市---上海

  中国城市发展新动向之大城市连绵带的发展

  大城市连绵带是在城市密集带基础上,城市群内部空间进一步相互作用,连接,彼此交叠而形成的[2]。中国已经形成以及正在形成的城市密集区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辽中南地区等12个[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中国城市发展新动向之城市郊区化

  在中国,总的来看,城市化进程尚处在以人口向城市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初级阶段,但对于一些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地区而言,也表现了中心城市的郊迁扩散现象,如中心商业区衰减、工厂郊迁、郊外别墅区等等[4]

  郊区化城市

  自建国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经过了起起落落的波折,但成果却令世人瞩目,作为中华儿女,你就偷着乐吧!不过别光乐哦,我们要努力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 顾朝林,蔡建明,牛亚菲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8

  [2] 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商务印书馆,1992

  [3] 吴传钧等· 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 1998年

  [4] 胡序威,马清裕等·中国设市预测与规划·知识出版社,1997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